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穿越千年,揭秘德国北部高地的农耕文明兴衰
—— Lexsyg仪器助力解开史前聚落之谜
文章来源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gea.21952
引言
在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的侏罗纪高地,一片看似荒凉的石灰岩台地隐藏着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千年密码。近期,一项跨学科研究通过考古学、地质考古学与前沿科技手段,揭示了这片高地从新石器时代至中世纪的人类定居与土地利用历史。研究中,lexsyg光释光(OSL)测年系统成为解释年代谜题的关键工具,为高精度重建景观动态提供了科学基石。
研究方法:多技术融合的突破
研究团队在四个台地区域展开系统性调查,结合地表勘探、磁力探测和小规模发掘,锁定史前聚落遗址。通过分析堆积物(Colluvial Deposits)中的炭屑、陶片及土壤特征,团队重建了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侵蚀与植被演变历史。
重要科技亮点:
lexsyg OSL测年:对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进行高精度年代测定,锁定土壤侵蚀事件的时间节点。
放射性碳定年:筛选炭屑与农作物残骸,校正人类活动的时间轴。
微形态学分析:通过土壤薄片识别古火灾痕迹与沉积过程。
关键发现:青铜时代的“高地拓荒者”
一、史前定居的认知
传统观点认为,德国中部高地因气候严酷,直到中世纪才被持续开发。然而,OSL与碳14数据显示:
中-晚青铜时代(约公元前1400-800年):高地上原先出现早期性农村聚落,并在晚青铜时代达到顶-峰。
铁器时代至罗马时期:定居活动延续至公元前5世纪,中断500年后在罗马移-民时期(3-5世纪)复兴。
二、土地利用与生态印记
刀耕火种与土壤侵蚀:青铜时代堆积物厚度差异表明,人类开垦引发明显土壤流失。
植被演替证据:炭屑分析揭示,火灾后次生林以苹果亚科(Maloideae)、桦木和梣树为主,反映周期性焚烧开荒。
图1. 典型台地沉积地层剖面,OSL测年标记人类活动关键期。
科技赋能:Lexsyg仪器的高光时刻
研究中,lexsyg OSL测年系统凭借其小样多片测量技术与精确剂量恢复能力,成功解析了复杂沉积序列的年代分层。例如:
阿恩斯坦台地(Arnstein):通过多层沉积物的OSL测年(图1a),确认中青铜时代(约公元前1900年)的大规模土壤侵蚀事件。
戈劳山脊(Gorau):Lexsyg数据揭示了晚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的连续土地利用,与邻近山顶堡垒的功能关联。
图2. 微形态薄片显示青铜时代火灾痕迹(炭化根系与灰烬层),印证刀耕火种的影响。
启示:历史照见未来
这项研究不仅改写了德国高地的史前定居史,更凸显了多技术协同与高精度测年在环境考古中的价值。lexsyg仪器的应用,为全球类似区域的景观重建提供了方法论范本。
结语
从青铜时代的拓荒者到中世纪的重返者,lexsyg仪器如同一台“时间解码器”,让我们听见了高地土壤沉默千年的故事。这项研究不仅关乎过去,更启示我们:人类与自然的互动,始终是塑造景观的重要力量。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服务电话:
021-34685181